火博













央媒深度报道丨付钢:在医药行业下行期探寻新动能
发布时间:2022-11-10 浏览次数 :8241次

内容来源于:新华社


医药健康行业生态正在重塑 。


今年前三季度 ,我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20970.5亿元,利润总额为3203.8亿元,同比增速分别为-2.2%、-29.3%,均低于全国工业整体水平 。与此同时,药品“两票制”、仿制药一致性评价、集采扩围 、医保谈判等行业新政持续推进,叠加疫情影响 ,医药行业发展面临不少挑战。


不过 ,硬币的另一面是,民众多元化 、多层次的医疗健康需求有待进一步满足,国家对卫生医疗事业的重视程度还在不断提升。

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“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,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” ,并对“推进健康中国建设”作出部署。


优质医药健康服务可及性的提升,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一。而不断促进创新领先的医药行业技术实现落地转化 、推进更多真正能优化医疗场景的健康产品进入市场,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,则是健康中国的应有之义 。


在行业下行期,如何在紧跟国家卫生健康发展战略的同时 ,探寻自身发展新动能,这是医药人的必答题 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21110144805.jpg

火博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

 

“当下破局的关键在于 ,既要避免结构性浪费 ,还要推进颠覆式创新。”火博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在近日举办的第15届西普会——中国健康产业(国际)生态大会上演讲时如是研判 。


在他的引领下 ,深耕医药行业17年的火博,正沿着高质量发展新航道扎实前行。


形势:行业下行压力加大

除了医药制造业整体营收和利润下滑,零售药店市场也进入了增速放缓 、利润降低的阶段。


根据中康资讯数据,2012-2021年十年间,全国零售药店销售规模从2309亿增加到4923亿元 ,但增速却一直处于下滑态势 ,从13.2%降至2%。


作为市场信心风向标的投资也不太景气 。在一些公开场合,“资本寒冬”被频频提起。


从资本市场表现看,今年上半年,港股IPO数量和募集资金均同比大幅度下滑 ,上半年IPO数量下滑54% ,募集资金下滑89%,A股医疗健康企业IPO数量同比下降29%。而且,由于商业化表现不力 ,加之医保控费、疫情等影响,许多生物医药公司市值从高点跌去七八成 ,初创公司的估值也大幅下降 。


此外 ,医药行业的盈利水平仍不容乐观 。随着医改不断深入,我国对医疗费用的总体控制不断加强。集采、医保谈判等政策的实施,使得药品整体价格水平呈下降趋势,部分品种甚至大幅下降,对很多药企的盈利能力造成了明显影响。


“从市场表现来看,当下中国医药行业确实面临下行的压力,但对企业来讲 ,仍然有逆势而上的机会。”


在付钢看来,从大趋势看 ,行业下行将带来两个必然结果:一是引起合并同类项产生巨头 ;二是产生颠覆式创新并带来行业秩序的重构 。


这种情况下 ,数千家药企不可避免要经历一番优胜劣汰 ,虽然会有阵痛,但也是入局者增强能力 、脱颖而出的契机 。


“寒冬过去 ,总会有春意盎然!”付钢说。


出路:降本提效促创新

医药行业新变局下,机遇与挑战并存,药企如何转危为机 ?在付钢看来 ,解决结构性成本问题至关重要。

首先要解决的是量效关系错配问题。


一直以来 ,“小散乱”现象始终是我国医药行业的突出问题之一。比如供给端,我国有约2.8万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,逾4500家药品生产企业 ;流通端 ,有《药品经营许可证》持证企业逾60万家,其中,批发企业1.34万家 。


“小散乱的格局 ,直接造成了低水平的量效关系。”付钢表示,国内最大药厂的收入不到百亿美元,流通领域也非常分散 ,6500多家连锁药店下辖门店共33.7万家,还有25万余家都是零售单体药店。


和全球制药巨头相比,国内药企营收更显差距悬殊。2021年全球药企营收20强排行榜上,美国占了9家,其次是德国 、瑞士、英国等,中国没有企业入围 。其中,排在首位的美国强生营业收入高达937.7亿美元。


与此同时,创新成本失控问题也值得关注。


“创新最大的成本就是决策立项错误,基础研究环节缺失是我国生物医药领域泡沫化的主要原因。”在付钢看来 ,创新药的研发需要化学、生物化学、药剂学、药物化学、药物分析、药动学、毒理学等多学科的技术支撑。创新药的研发应以患者为中心,围绕优化临床医疗场景 ,向切实提高疗效、降低不良反应、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可及性等方向努力。


对药企来说,首先要研发出优质药物,还要尽可能让更多患者知道药物的存在并购买、使用,所以创新研发能力和商业化能力两者都不可或缺。


一份对于国内564家药企的分析报告显示,2021年,包括部分中国传统药企巨头在内的64家药企销售费用率超过50% 。这份报告同时指出,不少企业销售费用增速越来越快,营收增速却越来越慢。


尤其是生物制药 、医疗器械板块企业 。2021年,生物制药企业的销售费用增长中位数为19.56%,而营收增长中位数为18.87%;医疗器械领域销售费用增长中位数为23.56%,营收增长中位数只有19.43%。


“问题在于营销资源的结构性浪费。”付钢分析,模糊的目标、空白的城市、无效的传播、错误的节奏四方面原因,导致了这一结果。


比如 ,对药企而言,全国数十万家药店,只有精准选择合适的药店终端去投放药品  ,方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,而这需要大量数据的积累和数字化能力的支撑。又如,不少历史悠久的药物品牌仍然停留在区域性品牌阶段 ,在有限的城市获得不错的份额,但在大部分城市市场依然是空白,这也是营销资源的浪费。此外,一款新药上市后将历经导入期、成长期 、成熟期和成熟后期等品牌周期,要想获得良好的营销成果,必须把握不同阶段的规律和需求,合理配置营销资源。


医药行业下行期 ,企业要想逆势上行 ,在解决结构性成本问题的同时 ,还有赖于颠覆式创新 。


目前国内创新药呈现出“冰火两重天”的态势。一方面,本土药企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 ,国产上市新药数量不断创新高,2021年就有25款新药上市,在研创新药数量也排在全球第二位 ;另一方面 ,创新同质化问题浮出水面,大多数国产创新药主要集中在国外已经得到验证的靶点和技术赛道,存在大量同靶点扎堆的情况。严重同质化研发导致国产新药在上市后就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,甚至陷入价格战。


创新不易,但并非无章可循。


“所有的决策失误 ,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信息不全。”付钢表示,研发创新方面,需要把握中国特色创新药研发的内在规律、做好患者为中心的品类优化,并推进数字化能力中心的建设 。


样本 :“双轮驱动”下的加速度

医药行业大变局之下 ,能否最大化降低营销费用和流通成本  ,让药品尽快进入应用场景并广泛覆盖 ,关乎药企生存和发展。


剑指医药行业营销资源的结构性浪费 、商业化效率低下等痛点,火博搭建的第三方商业化平台已运行多年。


“当今行业内各具特色的第三方平台,为提升行业效率给出了更多选择。”付钢将第三方商业化平台视为医药行业创新的推手 ,志在帮助优秀的品牌快速进入应用场景,从而优化行业营销费用率,让更多的资源能投入到创新研发 ,惠及患者。


这并非“自卖自夸” 。作为国内A股市场唯一的第三方商业化平台,火博医药十多年来在医院 、零售、第三终端等全渠道资源的广泛积累,让付钢信心十足。

“三大优势”或许可以定义火博打造的专业第三方商业化平台。


首先是基于品类研究的品牌管理体系。在付钢看来 ,所谓品类研究 ,本质上就是以患者为核心的医疗场景优化,简言之  ,平台所选品牌一定要能优化医疗场景,切实满足民众健康需求 。


据了解,火博医药在OTC和大健康、OTX等处方药、肿瘤等疾病重症药以及高端医疗器械形成多品牌矩阵,既有进口钙领先品牌迪巧、化学性消化不良领导品牌泌特等OTC和处方药知名品牌,也运营着上海谊众的紫杉醇胶束紫晟等重磅新药。


不仅如此,平台还专门组建“挑剔喵”团队,挑选并引入功效型护肤品 ,助力零售药店提升坪效。


“功效型护肤品需要线下体验 ,药店是最好的场景 。未来2-5年 ,它有望成为零售药店增速最快的品类 ,不过这要求药店要有驾驭品类的能力。”付钢说 。


在健全的品牌管理体系基础上 ,火博建立了完善的数字化销售潜力评估体系。在全数据平台市场地图精准制导下,模糊的目标 、空白的城市、无效的传播等医药行业营销顽疾 ,一一被破解。


此外,火博也会根据品牌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为品牌科学配置资源 ,比如导入期定位原点人群,成长期致力于快速复制、引爆话题,成熟期培养人群使用习惯……一切都是有据可循,“科学的资源配置方法 ,可以明显减少结构性浪费 ,进而提升品牌的价值回报”。


作为医药行业创新的推手,火博的努力不止于商业化平台 ,助力颠覆式创新的火博模式也正在开花结果。


“火博的创新战略不是闭门造车,而是与国家队合作。”付钢表示 ,基础研究的强化乃至突破对新药研发至关重要。在鼓励突破“卡脖子”技术 、鼓励自主研发的政策大背景下,对药企而言,最关键的任务就是要将国家级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、变成产业。


基于此,聚焦创新药、高端医疗器械、技术转化平台三大价值赛道,火博选择与国家队合作,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。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、北京大学医学部 、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、中国医科院苏州系统所等国家级科研院所,都成为了火博携手的对象  。


知易行难 。科研成果转化不易 ,付钢有着清晰的认知 ,如何提升成功率也是火博努力达成的目标 。


“一厢情愿给钱是远远不够的 ,火博需要有专业的市场研究团队去识别项目能否优化医疗场景 ,要有成熟的生产制造平台 ,要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对成果进行快速验证 ,还要有完善的投资孵化体系,以及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去帮助创新技术、创新产品实现商业价值。”付钢表示。


用心培土 ,静待花开 。


火博布局的创新项目开始不断结出丰硕的果实:高端缓控释制剂、中医药现代化研发、肿瘤创新药 、全磁悬浮人工心脏、医用直线加速器前沿产品、高端医疗影像设备,以及靶向蛋白降解技术……一家又一家行业新秀的崛起 ,在填补医药行业空白 、满足民众多元化多层次医疗健康需求的同时 ,也正在和火博一起构造无边界的生态型Big Pharma 。


“温和,坚持,有明确的方向” ,是火博倡导和坚持的骆驼文化。一如骆驼,在医药行业大变局之下,火博致力于解决结构性浪费难题、推进颠覆性创新的努力从未停下 ,而其稳健扎实的探索和实践,则为行业提供了下行期逆势上行的最佳样本 。

分享至:
返回顶部